释名 白姜 气味 辛、温、无毒。 主治 脾胃虚冷,吃不下饭。和白干姜在浆水中煮透,取出焙干,捣为末,加陈米粥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三十至五十丸,白开水送下。其效极验。 头晕吐逆。用干姜(炮)二钱半、甘草(炒)一钱二分,加水一碗半,煎至五成服下。有效。 水泻。用干姜(炮)研为末,稀饭送服二钱即愈。 血痢。用士姜烧存性,放冷,研为末。每服一钱,米汤送下。极效。 脾寒疟疾。用干姜、高良姜,等分为末。每服一钱,加水一碗,煎至七成服下。又方:干姜炒黑为末临发病时,以温酒送服三钱。 咳嗽上气。用干姜(炮)、皂荚(炮,去皮、子及有蛀部分)、桂心(紫色,去皮),一起捣烂,筛过,取等分,加炼蜜同调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三丸,水送下。咳嗽发时即服,一天服三至五次。禁食葱面油腥。有特效。 吐血不止。用干姜为末,童便调服。 赤眼涩痛。用白姜末,水调贴足心。 牙痛。用川姜(炮)、川椒,等分为末,敷搽患处。 痈疽初起。用干姜一两炒紫,研为末,醋调敷痈四周,留头。 瘰疬不收。用干姜为末,加姜汁调成糊,以黄丹为衣,每日随疮大小放药。追脓尽生肉合口,即可停药。如仍不俣,加葱白汁调大黄涂搽好愈。 附方 生姜是姜的新鲜根茎,干姜是姜的干燥根茎,干姜经过炮制,炒成外观黑色、内部老黄色,即为炮姜。
释名 鹿豆、劳豆、野绿豆。 气味 苦、平、无毒。 主治 肠痈、瘰疬。
释名 竹萌、竹芽、竹胎、竹子。 气味 甘、微寒、无毒。 主治 治消渴,利膈下气,化热消痰爽胃。
气味 果实:苦、酸、微温、无毒。 核仁:苦、平、无毒。 根白皮(树皮刮去外层皱皮后炙黄入药):大寒、无毒。 主治 果实:肝病人宜食。 核仁:利小肠,下水气,消浮肿。 根白皮:煮汁服,止消渴,治赤白痢及赤白带;煎水含漱,治齿痛。
气味 甘、辛、热、无毒。 主治 调和胃气。用干枣去核,缓火烤燥,研为末,加少量生姜末,开水送服。 反胃吐食。用大枣一枚去核,加斑蝥一个去头翅,一起煨熟,去斑蝥,空心服,开水送下。 伤寒病后,口干咽痛、喜唾。用大枣二十枚、乌梅十枚,捣烂,加蜜做成丸仓,口含咽汁,甚效。 妇女脏燥(悲伤欲器,精神不正常)。用大枣十枚、小麦一升、甘草二两、合并后每取一两小煎服。此方名“大枣汤”,亦补脾气。 大便燥塞。有大枣一枚去核,加轻粉半钱入枣中,煨熟服,枣汤送下。 烦闷不眠。用大枣十四枚、葱白七根,加水三程式煮成一升,一次服下。 上气咳嗽。用枣二十枚,去核,以酥四两,微火煎,倒入枣肉中渍尽酥,取枣收存。常含一枚,微微咽汁。 肺疽吐血。用红枣(连核烧存性)、面药煎(煅过),等分为还想。每服二钱,米汤送下。 耳聋鼻塞。取大枣十五枚(去皮、核)、蓖麻子三百枚(去皮),一起捣碎,棉裹塞耳鼻,一天一次,经一个多月,即可闻声音和辩香自。先治耳,后治鼻,不可并塞。 诸疮久溃。用枣膏三程式煎水频洗。 心气痛。一个乌梅二个枣,七枚杏仁一处捣,男酒女醋送下之,在害心疼直到老。
释名 胡芥、蜀芥。 气味 (子)辛、温、无毒。 主治 反胃上气。用白芥子末一、二钱,酒冲服。 热痰烦晕。用白芥子、大戟、甘遂、硭硝、朱砂,等分为末,加糊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姜汤送下。此方名“白芥丸”。 腹冷气起。用白芥子一升,微炒,研为末,加开水沁过的蒸饼做成丸子,如小豆大。每姜汤送下十丸,甚效。 肿毒初起。用白芥子还想,加醋调涂。
释名 肉蕈 气味 甘、寒、无毒。 主治 益肠胃,化痰理气。
气味 (生梅、青梅)酸、平、无毒。 (乌梅,即青梅熏黑者)酸、温、平、涩、无毒。 (白梅、盐梅、霜梅,即青梅用盐汁渍者,久则上霜)酸、咸、平、无毒。 主治 痈疸疮肿。用盐梅烧存性,研为末,加轻粉少许,以香油涂搽患处四围。 喉痹乳蛾。用青梅二十枚、盐十二两,淹五天;另用明矾三两,桔梗、白芷、防风各二两,皂荚三十个,共研为末,拌梅汁和梅,收存瓶中。每取一枚,噙咽津液。凡中风普厥,牙关不开,用此方擦牙,很有效。 泄痢口渴。用乌梅煎汤代茶喝。 赤痢腹痛。用陈白梅同茶、蜜水各半煎服。 大便下血及久痢不止。用乌梅三两烧存性,研为末,加醋煮米糊和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空心服,米汤送下。 小便尿血。用乌梅烧存性,研为末,加醋、糊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四十丸,酒送下。 血崩。用乌梅内七枚,烧存性,研末,米汤送服。一天服二次。 大便不通。用乌梅十颗,泡热水中去核,做成枣子大的丸子,塞肛门内,不久好可通便。 霍乱吐泻。用盐梅煎汤细细饮服。 蛔虫上行。出于口鼻,用乌梅煎汤频饮,并含口中好安。 主咳。用乌梅肉微炒,罂粟壳去筋膜、蜜炒,等分为末。每服二钱,睡时蜜汤调下。 伤寒。用乌梅十四枚,盐五合,加水一升煎取半升,一次服下取吐,吐后须避风。
释名 木软、木菌、树鸡、木蛾。 气味 甘、平、有小毒。 主治 眼流冷泪。用木耳一两(烧存性)、木贼一两,共研为末。每服二钱,以清淘米水煎服。 崩中漏下。用木耳半斤,炒见烟,研为末。每服二钱一分,加头发灰三分,好酒调服。 机关报久泄痢。用干木耳一两(炒)、鹿角胶二钱半(炒),菜研为末。每服三钱,温酒调下。一天服二次。 牙痛。用木耳、荆芥等分,煎汤频漱。 脱肛泻血。用桑耳一两、熟附子一两,菜研为末,加炼蜜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米激发送下。 月经不断(肉色黄瘦,稍有劳累,病情好加剧)。用桑耳焙干、研细,每服二钱,饭前服,热酒送下。一天服二次。 赤白带下。用桑耳切碎,酒煎服。 瘰疬溃粒。用桑耳五钱、水红豆一两、百草霜三钱、青苔二钱片脑一分,共研为末,以鸡蛋调匀敷涂。敷前,以车前、艾叶、桑皮煎汤洗患处。 蛔虫寄生。用槐木耳烧存性,研为末,水服枣样大一块。若不止痛,饮热水一程式,蛔虫即可打下。 肺痈咳血。用柘耳一两,研为末,同百齿霜二钱,加糊调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米汤送下。
释名 暝菜、绰菜、醉草、懒妇。 气味 甘、微苦、寒、无毒。 主治 心膈邪热,不得眠。
释名 藩、强瞿、蒜脑薯。 气味 (根)甘、平、无毒。 主治 面合病(伤寒病之后坐卧不安,神志不清,胡言乱语)。如已发汗用百合枚,水泡一夜,次日清晨以泉水煮取一升;另用知母三两,加水二程式煮取一升。百合汁、知母汁合在一起煮成一升半,分次服。此方名“百合知母汤”。如已吐过,则用百全七枚,水泡一夜,次日清晨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,加鸡蛋白一个,分两次服。此方名“百合鸡子汤”。如已泻过,则用百合七枚,水泡一夜,次日清晨以泉水二繁荣昌盛煮取一升;另用代赭石一两、滑石三两,加水二繁荣昌盛煮取一升,是百合汁一起再煮成一升半,分两次服。此方名“百合代赭汤”。如未经汗、吞、下,则用百合枚,水泡一领先,次日清晨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;另以生地黄汁一升,令两汁合煮成一升半,分两次服。此方名“百合地黄汤”。如病已变成消渴,则用百合一升在水一半中泡一夜,取汗温洗病人,洗毕,令病人吃白汤饼。如病已变成热症,则用百合一两、滑石三两,共研为末,水冲一匙,微泻即见药效。如病已变成腹满作痛,则用百合炒为末,每服一匙,水送下。一天服二次。 肺脏热。烦闷咳嗽。用新百合四两,加蜜蒸软,时时含一片吞津。 肺病吐血。用新百合捣汁,水送服。煮百合吃亦可。 风疹流走。用盐泥二两、百合半两、黄丹二钱、醋一分、唾液四分,捣和敷贴。 疮肿不穿。用野百合同盐捣泥敷涂。 天泡疮。用生百合捣涂,二、二日即安。或用百合花晒干为末,调菜油涂搽亦有效。 肠风下血。有百合子,酒炒微赤,研为末,开水冲服。
释名 苦瓠、匏瓜。 气味 (瓤、子)苦、寒、有毒。 主治 黄疸肿满。有苦瓠瓤如在枣大小,泡童便中一时,取出两小团塞鼻孔中,深吸气。有黄水排出,几次后即愈。又方:用瓠瓤熬黄为末,每服半钱,一天服一次,十天病愈。 水肿,头面肿大。有好苦瓠白瓤,分捻如豆粒,以面裹住煮开。空心服七枚,当有水排出,人转瘦好愈。二年内忌咸物。又方:用苦瓠瓤一两,微炒,研末。每天服一钱,稀饭送下。 通身水肿。用苦瓠末(炒)二两、苦苈五分,捣烂合成丸子,发啵豆大。每服五丸,一天服三次,有水排出为止。又方:用苦瓠末五分、大枣七枚,合捣成丸。先服三丸,隔一小时左右,再服三丸,有水排出后更服一丸。 小便不通。有革瓠子三十枚(炒)、蝼蛄三个(焙),共研为末。每服一钱,冷水送下。 风痰头痛。取苦瓠膜汁,以苇管灌入鼻中,有气上冲脑门,不久恶涎流下,病即愈。如在治疔过程中出现头晕现象,不用疑忌。有干苦瓠膜浸汁,或用苦瓠子研末,海外侨胞入鼻中亦有效。 牙痛。用壶卢子半升,加水五升煎成三升,含漱。和茎叶煎汁含漱亦可。 恶疮癣癞。用苦瓠一枚煮汁涂搽。 痔疮肿痛。用苦壶卢、苦荬煎汤,先薰后洗。洗后以熊胆、密陀僧、胆矾、片脑合研为末,敷患处。 耳出脓。有干瓠子一分、黄连半钱,共研为末。先耳揩净,海外侨胞末少许入耳。一天二次 一切瘘疮。用霜后收采和晒干的苦瓠花研为末,敷患处。
释名 紫软。 气味 甘、寒、无毒。 附方 烦热、病瘿瘤脚气者,宜食本品。
气味 甘、温、无毒。 主治 补中益气。
释名 护生草 气味 甘、温、无毒。 主治 利肝和中,明目益胃。根叶烧灰,治赤白痢,极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