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成语名称:托之空言
- 成语拼音:tuō zhī kōng yán
- 成语解释: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。
- 成语出处:汉 赵岐《〈孟子〉题辞》:“仲尼有云:‘我欲托之空言,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。’”按《史记 太史公自序》作“载之空言”。司马贞索隐:“案:孔子之言见《春秋纬》,太史公引之以成说也。空言谓褒贬是非也。”
- 成语例句:
- 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- 感情褒贬:中性成语
- 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
- 结构类型:偏正式成语
- 形成年代:古代成语
- 繁体字形:托之空言
- 英文翻译:give empty promises
- 成语分类:
四字的成语
偏正式的成语
史记的成语
春秋的成语
孟子的成语
- 近义词:
托之空言
杼柚之空
空言无补
空言虚语
满纸空言
徒托空言
托于空言
托诸空言
- 反义词:
徒托空言
托于空言
托诸空言
- 成语造句:
我欲托之空言,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着明也。
托之空言,不如见之实行,学习道德模范,贵在知行统一,重在身体力行。
“他国劝阻,亦徒托之空言,应预筹战守之计。
‘我欲托之空言,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,此《春秋》之所以经世也。
他指出,在传统的中国哲学家中,没有形成"为知识而求知识"的传统,也不重视著书立说,甚至以为"欲托之空言,不如见之行事之深切著明"。
对于理学,他并不关注其学理层面,而是强调“道学者必在身体力行,见诸实事,非徒托之空言”(《康熙起居注》第2册,中华书局1984年版,第1194页)。
而惜乎宗国之不用宣圣,徒令吾夫子,自壮游以至垂暮,独善其身,托之空言,而未施之行事,以兼济天下也。
“现在倭焰愈炽,朝鲜受其迫胁,势甚岌岌,他国劝阻亦徒托之空言,将有决裂之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