箪
箪(繁体:簞)拼音:dān注音:ㄉㄢ异字体:簞
部首: 竹部部外笔画:8画总笔画:14画 康熙字典:簞(18画)
五笔:TUJF仓颉:HCWJ郑码:MUKE四角:65535电码:4673区码:8376规范编号:5747
统一码:7BAA汉字结构:上下结构五行属性:木
笔顺:ノ一丶ノ一丶丶ノ丨フ一一一丨
民俗参考
汉字是否常用: ✔现通表汉字五行:木属性
字形结构
汉字部件构造 :竹单首尾分解查字 :单(zhudan)
笔顺编号:31431443251112
笔顺:ノ一丶ノ一丶丶ノ丨フ一一一丨
笔顺读写:撇横捺撇横捺捺撇竖折横横横竖
箪编码/UNICODE
箪字UNICODE编码U+7BAA,二进制: 0111101110101010,十进制: 31658,HEX编码:E7AEAA,UTF-8: E7 AE AA
基本字义
箪(簞) dān(ㄉㄢ)
(一)、古代盛饭的圆竹器:箪食( sì )壶浆(形容劳军)。箪食( sì )瓢饮(喻生活贫苦;亦指安贫乐道)。
基本词义
● 箪
簞 dān
〈名〉
(一)、 (形声。从竹,单声。本义: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)
(二)、 同本义[a bamboo utensil for holding cooked rice]
箪,笥也。从竹,单声。——《说文》
箪,小筐也。——《汉律令》
苞苴箪笥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》
栉实于箪。——《仪礼·士冠礼》
箪食与肉。——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
一箪食,一豆羹,得之则生,弗得则死。——《孟子·告子上》
(三)、 又如:箪笥(盛饭竹器);箪瓢(箪:食器;瓢:饮器。比喻家境贫寒,生活清苦)
(四)、 盛物件的小筐 [small basket]
与之一箪珠,使问赵孟。——《左传·哀公二十年》
百度百科释义
[①][dān][《广韵》都寒切,平寒,端。]“箪1”的繁体字。(1)古代用来盛饭食的竹器。(2)竹或苇编的小箱。(3)瓢类盛器。(4)见“箪竹”。
康熙字典
簞【 未集上 】【 竹部 】康熙筆画: 18画 部外筆画: 12画
《廣韻》都寒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多寒切《正韻》多艱切,?音單。《說文》笥也。《漢律令》簞,小筐也。《篇海》竹葦器。鄭康成曰:盛飯者,圓曰簞,方曰笥。《儀禮·士冠禮》櫛實于簞。《論語》一簞食。《註》簞,笥也。《廣韻》簞、笥,小篋。
又竹名。《嵆含·草木狀》簞竹,葉疎而大,一節相去五六尺。
又瓢亦曰簞。《揚子·方言》瓥,陳楚宋魏之閒或謂之簞,或謂之?,或謂之瓢。晉嵇含《南方草木狀》。
说文解字/注解说明
簞【 卷五 】【 竹部 】
笥也。从竹單聲。漢津令:簞,小筐也。《傳》曰:“簞食壺漿。”都寒切
(簞)笥也。論語孔注同。皇侃曰。以竹爲之。如箱篋之屬。左傳。夫差以一簞珠問趙孟。葢亦簞之小者也。从竹。單聲。都寒切。十四部。漢律令。簞、小匡也。匡俗作筐。匚部曰。匡、飯器、筥也。按筥者、?也。容五?。漢律令之簞、謂匡之小者也。與經傳所云簞謂笥者異。葢匡簞皆可盛飯。而匡筥無葢。簞笥有葢。如今之箱盒。其制不同。故小匡爲別一義。傳曰。簞食壷槳。孟子及他儒家書皆有此言。故約之以傳曰也。此證前一義。
音韵参考
[ 粤 语 ]:daan1
方言
⊙ 粤语:daan1
箪字组词
English
small bamboo basket for hol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