髃
髃拼音:yú注音:ㄩˊ异字体:
部首: 骨部部外笔画:9画总笔画:18画 繁体部首:骨部繁体笔画:19画康熙字典:髃(19画)
五笔:MEJY仓颉:BBWLB郑码:LWLZ四角:65535规范编号:8182
统一码:9AC3汉字结构:左右结构
笔顺:丨フフ丶フ丨フ一一丨フ一一丨フ丨一丶
民俗参考
汉字是否常用: -
字形结构
汉字部件构造 :骨禺首尾分解查字 :骨禺(guyu)
笔顺编号:255452511251125214
笔顺:丨フフ丶フ丨フ一一丨フ一一丨フ丨一丶
笔顺读写:竖折折捺折竖折横横竖折横横竖折竖横捺
髃编码/UNICODE
髃字UNICODE编码U+9AC3,二进制: 1001101011000011,十进制: 39619,HEX编码:E9AB83,UTF-8: E9 AB 83
基本字义
髃 yú(ㄩˊ)
(一)、肩前骨;肩头。
(二)、[肩髃]针灸穴位名。
基本词义
● 髃 yú
〈名〉
肩前骨;肩头 [front shoulder]
髃微起者曰小髃骨,小髃骨之前岐出者曰肩端。——清· 沈彤《释骨》
百度百科释义
髃人体锁骨外侧端与肩胛骨肩峰形成的关节。
康熙字典
髃【 亥集上 】【 骨部 】康熙筆画: 19画 部外筆画: 9画
《廣韻》遇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元俱切,?音虞。與腢同。《說文》肩前也。《詩·小雅·大庖不盈傳》自左膘而射之,達於右腢,爲上殺。《釋文》腢,本亦作髃。謂肩前兩閒骨。
又《廣韻》五口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語口切,?音偶。
又《集韻》吾回切,音嵬。
又五公切,音㟅。義?同。
说文解字/注解说明
髃【 卷四 】【 骨部 】
肩前也。从骨禺聲。午口切
(髃)肩前也。士喪禮記。卽牀而奠。當腢。注曰。腢、肩頭也。腢卽髃字。毛詩傳曰。自左膘而䠶之達於右髃。爲上殺。膘、脅後髀前肉也。何注公羊云。自左膘䠶之達於右髃。中心死疾鮮絜也。髃本謂人。亦假爲獸骨之偁。凡肩後統於背前爲髃。髃之言隅也。如物之有隅也。从骨。禺聲。午口切。四部。
方言
⊙ 客家话:[海陆丰腔] ngi2 ngieu5 [台湾四县腔] ngi2 ngieu5 [客英字典] ngi2
⊙ 潮州话:ngo5
English
shoulder bon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