纟
纟(繁体:糸)拼音:sī注音:ㄙ异字体:糸 糹
部首: 纟部总笔画:3画
五笔:XNNG仓颉:VVM郑码:ZAAA四角:20101区码:7089
统一码:7E9F汉字结构:单一结构
笔顺:フフ一
民俗参考
汉字是否常用: -
字形结构
汉字部件构造 :首尾分解查字 :纟(si)
笔顺编号:551
笔顺:フフ一
笔顺读写:折折横
纟编码/UNICODE
纟字UNICODE编码U+7E9F,二进制: 0111111010011111,十进制: 32415,HEX编码:E7BA9F,UTF-8: E7 BA 9F
基本字义
纟(糹) sī(ㄙ)
(一)、同“糸”。用作偏旁。俗称“绞丝旁”。
百度百科释义
纟[糹],发音:[sī],通假字,通“丝”[sī]和“糸 ”[mì]第四声,本义:丝线、细丝。“糸”(幺+小)字的本义就是“细丝”。《说文》:“糸,细丝也。象束丝之形。”古同“丝”。很多简体是从草书中演变而来。比如讠[訁]、饣[飠]、纟[糹]、钅[釒],“糸”字是个部首字,作左偏旁时港台通行字体改为“幺”下加三点变作“糹”,大陆简体为“纟”(俗称“绞丝旁”)。糸部汉字的本意均与丝线、纺织、布匹有关,例如“丝”、“线”、“经”、“绑”、“纹”、“纷”、“绞”、“系”、“紧”、“絮”、“累”、“繁”、“紊”、“紫”等等。在草书中就有写作今天的“纟”旁这种形式,所以现在带“糹”字旁的字就都用简体“纟”来表示了。注:言、食、糸、金一般只作左旁时简化,讠、饣、纟、钅一般只能用于左偏旁(“辩”、“罚”、“辫”、“丝”、“衔”等字亦简化,但“信”、“誓”、“燮”、“飧”、“餐”、“系”、“絮”、“紫”、“淦”、“鎜”、“鏖”、“鑫”等字不简化)。
康熙字典
糸【 未集中 】【 糸部 】康熙筆画: 6画 部外筆画: 0画
〔古文〕?《廣韻》莫狄切,音覓。《說文》細絲也。《徐鍇曰》一蠶所吐爲忽,十忽爲絲。糸,五忽也。
又《博雅》微也。《玉篇》幺也。
又《集韻》新兹切。絲或省作糸。
说文解字/注解说明
糸【 卷十三 】【 糸部 】
細絲也。象束絲之形。凡糸之屬皆从糸。讀若覛。?,古文糸。莫狄切
(糸)細絲也。絲者。蠶所吐也。細者、微也。細絲曰糸。糸之言蔑也。蔑之言無也。象束絲之形。此謂古文也。古文見下。小篆作?、則有增益。凡糸之屬皆从糸。讀若覛。莫狄切。十六部。
音韵参考
方言
⊙ 粤语:si1
⊙ 潮州话:si1
English
silk; KangXi radical 120